國際產業動態
健亞、康聯、永昕組旗艦隊打群架 生醫共投聯發創利基
2017-08-23

【工商時報  2017-08-23  記者杜蕙蓉】

國際生醫大廠大掀整併風,為在大者恆大的壓力下殺出血路,健亞、康聯、永昕等業者等正積極以「共投聯發」創造新利基,透過小投資模式串聯,合組旗艦大隊;而雃博則以建構共同品牌平台,藉由打群架拚進國際市場。

不同於國內生醫不少公司大都是以集團發展模式,以分割或轉投資方式來拓展營運版圖;「共投聯發」則是以「共同投資,聯合開發」打造小兵立大功的利基,藉由投資結合彼此的優勢,進行資源共享,發揮綜效。

就初步統計,目前採取共投聯發模式布局的公司以健亞、永昕、康聯和雃博最具代表性。

聚焦新藥和醫材的健亞,有10個轉投資事業,儘管除了健如持股逾3成外,該公司在其它轉投資公司的持股並不高,但雙方卻可以成為堅實的戰略夥伴。例如,可以成為心悅、華宇藥的新劑型新藥的生產者角色,而投資PuraPharm、浩宇、Medeor等新創公司,則做為跨足新領域的灘頭堡。

永昕雖然也有富爸爸晟德集團的光環,但為了自己也能茁壯,該公司和台微醫都投資了博晟生醫,搶攻全球逾900億;博晟主力產品OIF/β-TCP(骨誘導因子+三鈣磷酸鹼),永昕將開發生產生物製劑的Osteoinductive factor ( OIF,骨誘導因子),而台微醫則供應骨板、支架和β-TCP骨粉等。

另外,事業佈局也十分綿密的康聯,則鎖定在通路的分進合擊與診斷、醫材的銷進。康聯總經理魏建民表示,目前的布局還是以通路的整合為主,先前收購的黑龍江同澤、安徽國禎及海南全原等,除了彼此有在地化的競爭優勢外,也可和母公司共享資源。

為了拓展營運藥品和器械合一版圖,康聯也入股微邦、保瑞,並與法德藥合資成立勝群藥業,康聯創辦人李欣,目前也積極規劃將微邦開發的霧化器打進藥品和美容保養品領域。

而在全球主打自有品牌的雃博,不僅在歐美亞洲都有子公司,近年也陸續完全收購英國Westmeria公司,入股德國SLK Vertriebs GmbH公司50%股權,且與美國最大睡眠治療大廠ResMed打專利戰。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表示,主打自有品牌本來就不容易,要進軍歐、美、亞洲等地區更是困難,如果能以打群架方式,先建構一個共同的品牌平台,先增加產品的能見度,讓國內中小型的醫材廠能先打進國際市場,壯大實力後,再發展自己的品牌創造營運利基。

健亞董座:新商業模式拚多贏

健亞董事長陳正表示,「共投聯發」的投資策略,可以成為台灣另一個創新商業模式,除了能培養MIT的技術與新產品外,也能傳承新藥/醫材商品化、或品牌通路所需的經驗與know how。

陳正認為,台灣市場規模太小、資金又不足,人才也短缺,有限的資源要創造最大的利基,就只能用集體的力量打群架,用共同投資聯合開發的策略,進行最大的效益。

就健亞投資的10家公司來看,包括CRO臨床、動物疫苗、中樞神經新藥、失智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超音波腦部藥物釋放系統、護肝新藥與高階醫療器材和多醣體研究等,都是目前比較主流的創新技術。

陳正表示,健亞是以自己的專長,結合10家公司的平台技術,例如心悅已有2個精神病用藥取得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資格,而才剛上興櫃的華宇藥,除了開發防沾黏溶液、腫瘤監測系統等產品銷售成長外,也積極開發護肝新藥UPN161與治療酗酒新藥UPN163,而健亞就是心悅和華宇藥的新劑型新藥的生產者。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