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大陸「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加持 中國癌藥市場有望擴大
2018-03-23

「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若形成政策落地,將會對部分腫瘤患者帶來利好。」這是部分醫藥產業從業者從民生角度,對日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外釋放「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訊號的看法。

而從產業角度看來,業界人士分析,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後,外資藥企將在多項「政策紅包」的「加持」下,進一步拓寬中國國內市場,而對於中國同類產品的企業而言,有可能會遭遇一定「陣痛」。

外資藥企歡迎「零關稅」

據了解,結合此前中國大陸有關部門對抗腫瘤藥的各種降價措施,如果「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形成相關政策文件落地,將進一步減輕患者的負擔,並有可能讓更多惡性腫瘤患者可以用到更多新型抗癌藥。

當然,「零關稅」這一訊號,也受到部分外資藥企,尤其是抗腫瘤藥為主要產品線的外資藥企歡迎。輝瑞表示,這政策有利於改善最新腫瘤藥物對患者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是項利國利民的政策;而另一家外資藥企羅氏製藥表示稱「很高興看到中國政府部門的措舉」,羅氏製藥方面認為,這充分考慮到了廣大患者對創新藥物的迫切需求,「最終使廣大的患者獲益」。

「進一步降低中國癌症患者的經濟負擔」,這也是業界相關人士從民生角度作出的評價,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陶劍虹表示,若抗癌藥關稅逐步降為零,對老百姓來說是絕對的利好;RDPAC執行總裁康韋也表示,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對進口藥品的關稅進行了下調,有利於提高中國癌症患者對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我們相信這項措施是健康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措施」。

目前中國大陸國內部分惡性腫瘤患者必須依靠進口標靶藥以及某些新藥延續生命,但由於藥品存在專利限制等原因,往往價格極高。在部分抗癌藥限價措施出台前,有統計數據指出,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達到15萬至50萬元人民幣,而自費藥的比例有可能甚至高達90%。

「零關稅」後中國國內藥企或有「陣痛」

業界看來,抗腫瘤藥物是部分外資藥企在華主流品種,以肺癌標靶藥為例,AstraZeneca的Gefitinib (商品名Iressa)在2016年第一次中國藥價談判前,用藥月均費用約合12000元(不含可報銷的部分省市),從2005年至2016年間,推算銷售額可能以達百億元規模;又以同類藥品羅氏製藥的Erlotinib (商品名Tarceva)為例,該公司2015年除美國、歐洲及日本市場外的銷售額為2 .31億瑞士法郎(約合15.317億人民幣,包括中國市場)。

面對腫瘤藥費用高的現狀,此前中國相關部門先後進行兩次「藥品價格國家談判」,對涵蓋肺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淋巴瘤及骨髓瘤等藥物要求大幅降價並進入醫保,以緩解部分患者的負擔。以Gefitinib為例,自2016年參與國家談判後月均藥費用降至5500元(降價幅度55%);又例如Erlotinib (未參與國家談判),2016年該產品主動降價30%。

當然,除國家談判外,中國相關部門也對進口藥進行了相應的降稅措施,在去年,中國對進口藥物的關稅從過去平均4%至6%,下調至2%左右。RDPAC一位總監表示,在進口零關稅落地的同時,希望藥品增值稅也能擇機下調。

有業界人士分析,雖然包括「進口零關稅」等政策刺激下,外資藥企的抗腫瘤產品將會以「性價比」優勢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但由於產品市場深耕有一定的「時間窗」,在此期間,產品單品利潤下降是必須面對的「陣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進口藥享受政策優惠的同時,中國國內抗腫瘤藥物的研發和銷售也可能會因此受到部分影響,陶劍虹者坦言,由於目前中國國內外的抗癌藥在技術領域還存在一定的差別,關稅降為零,對本土抗腫瘤藥物創新會有一定的影響。

(南方都市報/中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